廈門工博會落幕“智聯兩岸”成熱點

廈門工博會落幕“智聯兩岸”成熱點
2019廈門工業博覽會暨第23屆海峽兩岸機械電子商品交易會(簡稱“廈門工博會”)15日在廈門落幕。兩岸智能製造攜手合作,成為這一海峽兩岸間規模最大工業博覽會的熱點。

  據組委會通報,本屆廈門工博會吸引了來自30個國家和地區的近4萬名專業客商參會,其中台灣地區依然是境外客商的主要來源地;舉辦了海峽兩岸經貿論壇、兩岸智慧自動化產業論壇、兩岸新材料產業大會、海峽工業品論壇大會等一系列專業論壇研討活動,為兩岸企業由“製造”向“智造”的轉型升級提供智力支持。

  業界人士認為,本屆廈門工博會順應產業變革趨勢,攜手兩岸專業機構和知名企業,以推動兩岸智能化轉型升級為目標,不斷探索兩岸智能製造未來發展之路,切實為落地福建、兩岸企業務實合作建立了橋樑和管道,為兩岸產業融合、共拓全球市場搭建了宏大平台。

  大陸是台灣機床及零組件出口的最大市場和電子信息產業投資合作的最重要市場。據統計,2018年兩岸機電產品進出口貿易占兩岸貿易總額2262.4億美元的78.76%,再創歷史新高;大陸已連續14年成為台灣機電產品的第一大出口市場,台商對大陸的總投資近一半分佈在精密機械、電子信息產業。

  對此,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台北辦事處主任李榮民認為,這樣的貿易規模,是兩岸產業合作互補性、大陸市場需求所決定的。

  在他眼裡,台商製造業者依靠優異的製造技術,在半導體、精密機械製造配套能力和零部件加工精度方面具有較強競爭力;而現今大陸已經建立了全球最完備的產業體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工業互聯網蓬勃興起,雲計算、機器人產業、5G等領域快速發展。

  “兩岸製造業差距逐步縮小,形成了既互補又競爭的格局。”李榮民表示,推動智能製造領域合作,既要看到兩岸各自優勢、合作互補性,也要重視兩岸製造廠商面臨的挑戰,以及需要共同提升的現實。

  他強調,目前大陸企業的信息化水平差異很大,許多企業還處於機械化、自動化階段,數字化水平普遍較低;台灣大多是中小企業,資源有限,一大批製造業者早已融入現有生產線,停留在工業2.0的半自動化階段。兩岸製造企業智能化升級改造同樣缺乏足夠資金和領軍人才,實現製造業的智能化轉型還有相當一段路要走。

  “我特別呼籲在智能製造領域,兩岸一定要避免以往發生過的惡性競爭。”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董事長詹火生指出,這樣的局勢下,兩岸應該優勢互補,緊密合作,共同參與全球市場。

  對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張克林來說,兩岸間的合作也是利用各自特有的優勢做1+1大於2的事情,“這也是轉型升級希望看到的地方。”

  李榮民指出,深化兩岸智能製造領域的合作,台企台商要把握機遇積極融入大陸智能製造的供應鏈,兩岸企業共同實現精益生產、轉型升級、提高關鍵領域核心部件的製造水平、提昇在全球的競爭力。

  詹火生也表示,兩岸經貿合作最重要的目標,是共同參與全球市場,“共創藍海”,一起賺世界的錢;未來兩岸還能藉助“一帶一路”建設這個平台走出去,“一起到世界上去打拼,一起賺世界的錢。”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