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多所高校设传承基地冀闽台文化获“根的延续”

福建省教育厅21日披露,32个福建省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地将在福建高校设立,多个基地以研习传承闽台非物质遗产文化为主。

厦漳泉地区均祭出“闽台”传统文化,厦门大学主推闽台地方戏、闽南师范大学主打闽台传统戏曲(歌仔戏)、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锁定闽台优秀传统文化艺术。

其他地区高校的传统文化基地也深耕闽台渊源。如在“妈祖故里”莆田,莆田学院将多举措传承妈祖文化及其民俗传统技艺。又如福建工程学院开展“古琴美育”。

福建拥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共517项,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130项,数量居全国前列。近年来,该省积极推动非遗文化进校园,开设相关专业,并招收台湾学子。如厦门大学于2010年即培养出大陆首批闽台戏剧研究方向博士,此后不少台湾知名歌仔戏演员、剧作家和作曲家前来就读歌仔戏方向的博士生。

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戏剧戏曲学博士生导师陈世雄表示,设立闽台地方戏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有助于联结两岸学术力量,更系统地介入剧种保护研究。

当前福建大力鼓励高校招募台籍教师,目前在闽工作的台籍教师超过330名,这也为高校设立闽台非遗文化传承基地提供人才资源。

莆田学院妈祖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林明太告诉记者,该校基地有11名全职教师,其中4位来自台湾;该校共有56名台籍教师,其中美术、旅游、设计和传播等专业的台籍教师也主动参与到妈祖文化传承传播。

在今次公布的32个基地中,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地方戏曲”入选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传承范围包括梨园戏、高甲戏和歌仔戏等闽台民众皆喜的民间戏曲。

“闽台戏曲传承大多处于老艺人凋零、年轻戏曲人才创新易、守本难的困境。”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地方戏曲文化传承基地负责人曾宪林说,学术力量介入,对史籍梳理、人才培养“有的放矢”,有助于两岸共有的戏曲文化和民族记忆“根的延续”。

目前,这些基地名录正在公示中。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