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期間四招趕走肌少症

【記者黃山高高雄報導】旗山醫院復健科段生輝醫師說,在新冠疫情期間,肌少症的盛行率增加,且原診斷有肌少症患者的肌肉質量流失及功能衰退情形加劇,甚至因身體組成改變而增加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糖尿病、跌倒等風險,段醫師傳授四招趕走肌少症。

日常生活中肌少症患者較易被發現的症狀有:行走速度變緩慢、腿部突然容易無力、無法舉起重物,反覆跌倒等。段醫師傳授四招可有效預防肌少症:每天規律體能活動、均衡營養、適當營養補充、善用3C產品及遠距科技。

段醫師指稱,肌少症診斷包括低肌肉質量、低肌肉力量、低體能表現三大面向。日常生活中患者肌少症較易被發現的症狀有行走速度變慢、腿部易突然無力、無法舉起重物、反覆跌倒等。肌少症雖較常發生在65歲以上長者,但也可能發生在較年輕的成年人,尤其疫情期間待在家中時間變多造成久坐少動,三餐不定時定量且加工食品攝取過量,加上心理壓力,導致肌肉流失,造成急性身體組成改變,長期健康風險。

每天規律體能活動,建議在家繞著房間行走、原地快走等方式進行有氧運動,每天30分鐘做到有點出汗、心跳上升,使用彈力帶進行上下肢肌力訓練。家務打掃也是很好運動,注意掃除工具選擇勿過度彎腰或長時間蹲踞,以免造成肌肉拉傷等副作用。

均衡營養,三餐定時定量,多攝取全天然食物,沒肝腎疾病者可增加蛋白質攝取到每餐25-40公克,適當補充營養劑例如亮胺酸、肌酸、魚油、維生素D等,可增加骨骼肌肉生成的營養素。

專業復健科醫師、治療師等的線上運動影片,可反覆播放、放慢速度,和專業人員一起居家運動。有些醫院針對居家檢疫或隔離的病人提供遠距復健服務,治療師一對一或一對多透過遠距方式教學並監督病人之動作正確與否,透過遠距科技提高使用者運動的順從性和心理支持。

圖說 新冠疫情期間肌少症的盛行率增加,且原診斷有肌少症患者的肌肉質量流失及功能衰退情形加劇,旗醫復健科段醫師傳授四招趕走肌少症。 (黃山高攝)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