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學者:非遺傳承保護面對共同問題盼更多探討

一場兩岸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對話學術研討會21日在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錫林浩特市閉幕。2天來,二十餘位兩岸專家學者圍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田野調查成果及傳承與保護做學術報告,並開展對話。

“我們研究民族音樂的學人,與台灣學者長期有交流。”四川音樂學院教授楊曉說,一些民族音樂的研究如果不參考其在台灣的傳承,就不完整,例如泉州南音。台灣學者的研究成果與方法對她也有許多助益。

來自東華大學的楊政賢副教授從事蘭嶼部落文化研究。他說,每次來中國交流,都受到熱情接待。此次來內蒙古,每參觀一處非遺,都與大陸學者討論交流。他感到,缺少年輕傳承人和非遺商業化是兩岸非遺工作中共同遭遇的問題,因此也盼有更多一同探討的機會。

內蒙古自治區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布和朝魯告訴記者,他一直希望做一個內蒙古非遺項目數據庫;數年前,他了解到台灣非遺數字化非常出色,一直期待與台灣學者交流。此次交流中,他感到台灣學者所做非遺研究與保護的確細緻,陳美娥女士創辦漢唐樂府古典樂舞劇團並頻赴海外交流的經歷也讓他佩服,這種讓非遺走向國際的勇氣與經驗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

本次活動由中華文化聯誼會、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及台灣中華翰維文化推廣協會共同主辦,是“守望精神家園——第六屆兩岸非物質文化遺產月”暨“美麗中華行”推廣活動的一部分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