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專家:26條措施或增加就業機會

台灣戲曲學院音樂系老師王學彥表示“’26條措施’對台灣戲曲人才很有吸引力,畢竟台灣市場較小,而大陸市場非常大。”

國務院台辦、國家發改委等本月4日出台《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26條措施”),受到台灣各界關注。

據王學彥介紹,台灣戲曲學院是全台最主要的戲曲人才培養中心,但因此間劇團少,觀眾群有限,限縮戲曲市場,該校不少學生畢業後不得不轉行,而從事本行工作的,有的需跑不同劇團賺錢,有的則做兼職。

“26條措施”提到,台灣文創機構、單位或個人可參與大陸文創園區建設營運、參加大陸各類文創賽事、文藝展演展示活動。台灣文藝工作者可進入大陸文藝院團、研究機構工作或研學。王學彥認為,這的確將增加台灣戲曲人才的就業機會。

近年曾多次帶台生到福建廈門參加高甲戲、南音等戲曲藝術交流,王學彥說,學生們回台後都很期待能再去交流;現在已有很多台灣樂師參與廈門戲曲團體的演出,兩岸戲曲界可加強合作。

他舉例,廈門歌仔戲正蓬勃發展,台灣把歌仔戲的音樂演出形態擴大很多,受到廈門同行肯定。兩岸劇團合作,對戲曲藝術發展有加分效果,希望共同把傳統藝術發揚光大。

今年5月,廈門市金蓮陞高甲劇團和台灣戲曲學院青年劇團在上海舉辦的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上合演《阿搭嫂》,將高甲戲、客家戲和歌仔戲三種地方戲曲融合演出,受到好評。

作為《阿搭嫂》藝術總監,王學彥說,廈門方面劇團正考慮在大陸多個城市舉辦巡迴演出。但如果是在台灣,因觀眾較少,預計最多只能演三場。

“我也會鼓勵自己的學生到大陸發展,畢竟台灣戲曲市場成長有限。”王學彥也坦言,目前很多台灣青年對大陸不了解,對“26條措施”持觀望態度。他認為,如果相關措施得到較好落實,台青看到成功案例,消除疑慮,很可能就會“登陸”發展。

王學彥還指出,在“26條措施”推出前,已有不少台灣民樂專業學生到蘇州民族管弦樂團等大陸劇團工作。他建議仍在觀望的台青,到大陸實地了解情況,把握發展機遇。

文化血脈相同,尤其是戲曲藝術,台灣這一領域的發展不可能脫離大陸。王學彥說,這個根是改變不了的,要在保留傳統的基礎上發展創意。無論兩岸關係如何發展,文化藝術交流不會斷,而且可能會越來越頻繁。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