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生館 海科中心 公視合作直播深海探勘

【記者盧山高雄報導】海生館與海科中心及公共電視合作,24日舉辦了海生館首場「深海探勘直播活動」,將海科中心勵進研究船ROV(水下遙控無人載具)於東北角深海探勘的影像,以即時直播的形式呈現給大眾,帶領民眾深入臺灣東北角外海一窺南沖繩海槽的樣貌。
勵進研究船是目前臺灣最新、最大的海洋研究船,隸屬於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於去年才正式啟用,船上配置由國外引進的深海工作型ROV,其最深可下潛到3000公尺,並且有高畫質攝像機與機械手臂,可有效回傳海底影像和蒐集深海樣本,提供研究人員進行後續分析。此次探測的區域為靠近臺灣東北角海域的南沖繩海槽,探測深度在水下1300-1400公尺間,目的在於找尋俗稱為「黑煙囪」的海底熱液噴泉系統。此次出航所蒐集的資訊與樣本,可有效幫助學者們更加了解臺灣的深海、地質與生物樣貌。海生館魚類分類學專家何宣慶副研究員也隨此次勵進號出海,以幫助分析ROV所回傳的生物影像和樣本,並即時提供相關資訊。
直播活動當天海生館也邀請了臺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郭芳旭探測長與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張詠斌副教授及海生館研究人員張至維與林嘉瑋副研究員,於現場同步進行座談,解說直播現場看到畫面及深海生物的特性、和參與民眾談談臺灣在深海探勘領域的研究和發展,以及科技對於海底研究的幫助。海生館也邀請了來自東港高中的師生們到海生館,期待透過直播與現場互動,增進莘莘學子們對海洋科學的興趣與海洋素養。本活動也同步呈現於海生館官方網站、臉書、Youtube以及海生館大廳銅雕區的螢幕,期待透過直播技術拉近海洋科學與民眾的距離。
直播現場展示海生館現有之的ROV設備,並與會的嘉賓與學生,現場體驗水下ROV的操作及實況模擬。海生館希望以這次的直播活動做為開端,未來將結合智慧博物館計畫,在展場內與官方影音平台設置直播窗口,將ROV所蒐集臺灣海域生態及深海中光層珊瑚與生物多樣性的影像同步呈現給民眾,讓社會大眾更了解與認識我們周遭的海洋與生態環境。
而海生館也計畫在明年初於世界水域館內推出「海洋科技探索展」,藉由展覽展現人類在深海探測的發展與革新。海生館也期待將這次活動做為引子,在未來與海洋科技研究中心等單位進行更多合作,一同推展臺灣海洋教育。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