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职棒30年——赔钱买卖等待下一发全垒打

从1990年开打的台湾职业棒球联赛,历经30年累积大量球迷,成为职业水平走在亚洲前列的棒球赛事之一。

2019年,该联赛迎来又一重要关口。职棒元年冠军味全龙队的回归和13座季冠军得主lamigo桃猿队寻求转手,让关心台湾职棒的球迷心绪难平,不知是喜是忧。

囿于市场规模等因素限制,台湾职业体育一直处于止步不前状态。目前,足球项目还未能组成职业联盟,篮球虽延揽大批年轻球迷但赛事仍停留在准职业化水平。

在研究棒垒球运动产业的台湾师范大学运动与休闲学院副教授朱文增看来,球队能否独立运营、自负盈亏,是判断赛事是否迈过职业化门槛的重要指标。台湾职棒过去逐步建立起的选秀、梯队储备、主客场等制度是其职业水平提升的表现。但30年来,球队作为母企业附庸不能负荷连年开销,负债经营成为常态,财务独立沦为空谈。

该校另一体育学者林伯修副教授持相近观点。他指,台湾职棒成军初期模仿日本职棒模式,将赞助企业冠名球队。母企业成为球队最重要的决策者,随之外行当经理、球场频繁变动等导致联赛水平在老球迷看来不进反退。

亏损是台湾职棒历代球队的普遍之痛,以解散收尾的球队数量多于现存的球队。常年以四队循环竞技的联赛,每两支球队单赛季需交手30场至40场比赛,联赛也因此被认为精彩程度不够、球员水平得不到提升。

台湾职棒大联盟会长吴志扬介绍,经营职棒球队是“亏损多、亏损少”的差别。不同企业入主球队的动机不同,但共同点是大家都没有赚到钱。

近年球迷入场数量最多的lamigo桃猿队坚持在地化路线,为其它三支球队争相效仿,岂料连年冠军也无法阻止“小老板”lanew选择“退场”。在宣布转卖的记者会上,球队经理人称,长达16年的亏损让企业无法负担。

今年6月,老牌劲旅味全龙队重返台湾职棒的申请获准,台湾棒球界被第五支球队加入的消息注入一针强心剂。

但不同的声音认为,味全集团因食品安全问题在台湾风评不佳,回归棒球是企业为挽回形象的公关之举。味全的股价在6月底来到制高点,与年初相比连翻数倍。

朱文增说,客观上看,台湾职棒球队为母企业形象工程的老套路没有改变。大企业通盘计算经济得失,发现养一支职棒球队是划算的。这也能解释为什么两家金融财团愿意投入这门看似不挣钱的生意,而经营皮鞋的小球队lanew只能转手。期待幕后企业转变经营态度尚需时间。

林伯修认为,棒球在台湾的影响力是超越体育范畴的。这项对身体素质要求不高的运动,让每个热爱体育的孩子都能参与其中,棒球成为一代代台湾人的儿时回忆。职棒赛事的出现让这种记忆得以延续。

从早年间嘉义农林队冲进日本甲子园决赛,到上世纪60年代红叶少棒在美国打出名号,到本世纪初台湾之光王建民登陆美国职棒大联盟,再到近年棒球好手屡屡在一些大型赛事上有亮眼表现。林伯修说,球员大赛表现对台湾职棒赛事的刺激是显而易见的。即使30年来不断有假球丑闻传出,但仍有源源不断的年轻球迷涌入赛场观战。

“说到底,球迷爱的是球员,对于谁是球队的老板不那么介意。”就lamigo桃猿队转手对职业赛的影响,朱文增乐观评估“不用过于担心”。新的企业加入就会有新的经营模式出现,各支球队当务之急不是担心球市不好,而是要培育真正懂球的固定球迷。

日本职棒的北海道日本火腿斗士队在小市场培育球迷、取得佳绩的经验,于台湾棒球专业人士来说值得台湾众职棒球队借鉴。

朱文增强调,台湾棒球队对于主场所在城市的归属感普遍不强。球队和城市的连结是许多职业体育发达地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湾的市场规模既定,职棒发展不妨在这方面多下功夫。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