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殼蝸牛運動30年 社會團體呼籲政府正視青年安居

(圖摘自OURs都市改革組織)
抗議房價飆漲、要求抑制炒房的台灣無殼蝸牛運動26日滿30週年。當天多個社會團體在台北舉行記者會並指,相關問題時至今日仍未解決,且更加惡化。

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台北市地價在1986年為每坪(一坪約等於3.3平方米)6.7萬元新台幣,1989年攀升至每坪25.1萬元,三年翻漲數倍;同期的居民所得只增加了0.12%。當年8月26日,上萬人夜宿地價最高的忠孝東路表達強烈不滿:高企的房價讓多數人淪為“無殼蝸牛”或一輩子背房貸的“屋奴”。

參加記者會的台灣勞工陣線、房市改革行動聯盟等團體表示,過去30年,台灣人普遍住不起房的問題依然無解。運動過後,政府提出了一些政策設想,但未能對症下藥,成效不大。

記者會公佈的台北市房價所得比趨勢圖顯示,從無殼蝸牛運動到2014年巢運(同樣以抗議高房價為訴求)爆發,房價所得比從8.58上升到14.94。去年這一數字再度上升至15.32;購屋負擔30年來大漲,但民眾實質性薪資幾乎原地不動。

社會住宅推動聯盟召集人、巢運發言人彭揚凱稱,台灣的住宅改革始終不敢面對結構性問題,原因在於有關方面怕得罪大型建商。隨著經濟成長趨緩、薪資凍漲,問題更顯嚴峻,年輕世代成為最苦的一群人。

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說,據最新統計,台灣近八成民眾薪資低於每月5萬元。按照市面房價估算,工薪階層買房需要連續45年不吃不喝才有辦法承擔。如今,年輕人根本不敢買房子,即使在長輩資助下購房也無法住入有尊嚴的房子。

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秘書長葉大華認為,高房價使年輕夫妻買不起房、從而不敢生小孩,這是導致台灣生育率低不可忽視的原因。如果政府認為少子化已經觸及到安全問題,那就有必要正視現下的高房價並提出因應之策。

基於此,彭揚凱表示,參加記者會的相關團體宣示,將以青年安居作為現階段住宅運動主軸,積極開展青年世代的倡議行動,要求政府進行製度改革,其中尤其針對購屋和租屋市場扭曲、住宅資源回歸居住使用等問題。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