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館改造視覺形象 打造「家」為意象的運動場館

【記者顧凌豪報導/圖 : 臺北市政府體育局】

臺北體育館俗稱紅館,建館至今近30年,今年度臺北市政府體育局與經濟部工業局指導之台灣設計研究院共同合作,從臺北體育館的成立概念與場館精神開始深掘,發展新的視覺形象及整合空間服務,以場館入口為改造的第一步,希望打造以「家」為意象的運動場館,讓運動選手及市民參與賽事的過程中感受家的溫馨。

本次空間升級以場館入口為改造的第一步,放大服務民眾的優點,新設服務台為核心,發展同心圓結構的空間服務規劃與無障礙櫃台,並加設數位面板與加強溝通資訊設計,包含統一的形象視覺、場館形象動畫的播放以及現場賽事資訊放送,讓前來比賽的選手與民眾能在走進場館就可以找到自己需要的訊息,同時感受到充滿運動精神與多元豐富的形象,讓充滿歷史的老運動場館,透過設計整合規劃後重新發展出現代智慧場館的基礎,並同時再強化場館形象與解放空間美感。

值得一提的是,臺北體育館前身為臺北羽球館,於1994年改建落成為綜合體育館後,眾多國際級賽事都曾在此舉行,包括2009臺北聽奧、2017臺北世大運,以及即將辦理的2025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臺北體育館除了是許多運動員的發跡地,更是全國競技運動的最高殿堂。因此在臺北體育館的形象溝通上,以「家」為核心設計概念,強調臺北體育館溫暖支持、青澀回憶與振奮人心的形象,延伸至「This is my house!」的精神,展現「這裡是我的主場」的態度。

體育局李再立局長今日出席發布會表示,本次的改造除了以選手及觀眾角度設計規劃外,體育局也強調落實運動平權,因此也將身心不便者的使用需求納入,例如大廳的櫃檯透過圓形的設計將高度降低,讓乘坐輪椅的市民朋友能無障礙的享受服務。此外,出席活動的臺北鯨華女子排球隊舉球甜心廖苡任、政大雄鷹籃球隊游艾喆都表示,改造後的臺北體育館在進館後都感受到煥然一新,跟以往的冷冰冰印象大相逕庭,帶有活力卻也有在家的溫馨感受。

整體而言,第一階段改造係重建市民朋友對臺北體育館的印象,臺北體育館不只是一個運動場域,而是一個家的意象,讓選手安心在家比賽,觀眾舒適在家觀賽的全新感受。臺北體育館導入設計理念,優化改造入口空間只是一個起點,未來將持續擴展到臺北體育館各個空間,並帶動臺灣的更多運動產業與場域發展跨領域的設計整合。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