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eID 立委质疑没人负责

行政院于2019年8月通过数位身分证规划案,去年11月份为了eID数位身分证,
编写了一份13页38题的Q&A简易问答集进行说明并宣传,让国人能迅速了解eID
的申请流程及用途。而为了化解外界对于资安等疑虑,内政部原先宣布规划于
2021年1至6月在澎湖县、新竹市及新北市试行,7月启动全面换发,但因争议不
断仅剩新竹市。然而直到12月26日,新竹市长林志坚表示将暂缓,让eID试办搁
置停摆。对于eID,至今各界仍有诸多疑虑,许多朝野立委也纷纷提出担忧及看
法。
立委刘世芳指出,eID数位身分证制度不只是资安疑虑的问题,历经前朝迄今已
经超过十年,从规划、设计、发包、执行迄今,还未看到实施具体可行及人民
可信的数位身分证时,已经花了政府超过50亿元,未来至少还有50亿元预算待
执行。然而一连串的旧官僚作风,若没有实质检讨,找到核心问题,甚至打掉
重练,如何真正推动eID?
刘世芳认为,推动eID迄今尚未具备完整的法制基础。内政部信誓旦旦地说依照
户籍法即可推动数位身分证制度,但是却回避外界对个资、资安防护法律的保
障问题,行政院仍待整合法制与科技,未来如何重新评估时程?
刘世芳并质疑,过度信任旧官僚体系,全部委外?内政部委外的eID标案已经约
50亿元,其中两大标案列为密件,分别委外给中华电信(约10亿,但承包商是资
拓宏宇),中央印制厂(约33亿元,但再转包给东元电机及中小企业);然而内政
部官员迄今没有能力验证资拓宏宇、东元电机是否符合标案规格?有无包庇?有
无推诿?回避立法院监督?若只是用赏金猎人、抬出台积电晶片、中华电信、资
策会等表象而答非所问,没有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刘世芳认为,eID不是新议题,但绝对不是小问题,其中涉及法律、科技、人权
议题相互交织,本就不易。行政院至少三位政务委员可协助转型eID制度。执政
者若积极革新,向上提升,则可能是政府数位转型的关键制度;否则,不但浪
费公帑,且旷日费时,可能还需要背负著权力傲慢的批评。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