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台北機廠內成立 計畫逐步轉型國家級鐵道博物館

(記者王清正報導)完工於1935年(日治昭和10年)的台北機廠,往昔承擔台灣各式鐵道車輛修復、製造的責任,2012年高鐵延伸至南港而斷軌後,維修機能陸續遷至富岡車輛基地,台北機廠卸下責任走入歷史。2019年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在台北機廠內成立,計畫逐步將台北機廠轉型為國家級的鐵道博物館,並預計將於2027年全面完工,此次文博會開展期間,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開放部分館區讓民眾一睹為快,在博物館籌備期間讓民眾提前體驗「活的鐵道博物館」的特色。

文博會鐵博籌備處以「鐵博‧新生」為概念,由「鐵道文化的再生」及「文化資產的重生」二大核心出發,將鐵道、文化與藝術的內容轉譯為各個場館的展示活動,展現台灣常民生活與鐵道交會的文化底蘊。此次「微開箱」的展區有「總辦公室」、「澡堂」、「鍛冶工場」、「客車工場」等四大展區,讓民眾體驗鐵道文化多元樣貌。

「微開箱」的展區有「總辦公室」、「澡堂」、「鍛冶工場」、「客車工場」等四大展區。(記者王清正攝影)

2023台灣文博會於9/22開展為期10天,文化部所屬「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以「微開箱」的概念向大眾展示全區保存各項修復工程進行期間的階段性成果,首度開放「總辦公室」、「澡堂」、「鍛冶工場」、「客車工場」等四大展區,並以修復完成的DR2303號藍皮柴油客車推出試乘體驗活動,展現鐵道機廠的氣氛,DR2303號藍皮柴油客車曾在台北市區地表面上行駛過,此次民眾有機會看到並親自體會該火車行駛風景的機會又可在台北市熱鬧的東區看到2輛去年2022年4月剛除役的陸軍M113裝甲運兵車實物及當年的軍事鐵道歷史真品,讓國內外軍事迷一同體會國家鐵道博物館的體驗鐵道文化資產饗宴。

一進入大門的右側為此次開放的總辦公室自1935年落成以來即是台北機廠行政中樞,在廠長室、副廠長室及會議室規劃現地展,還原場域過去作為廠務決策空間的風貌,並於門廳區還運用光雕投影至1/300的博物館全區立體模型,以全長約4分半鐘的「鐵博籌備處願景光雕影音展演」,簡介博物館分期開放期程、機能與軌道系統的運用,展演博物館未來的願景。另總辦公室特展空間還推出「流動的往事──景框內外的藍皮記憶」特展,以載滿台灣城鄉風貌記憶的藍皮柴油客車為主角,於透過它在台灣新電影浪潮中的身影,喚起跟著鐵道移動的記憶。展區還有復刻大型汽油車車頭外觀模型,民眾可了解藍皮柴油客車的歷史及車輛修復過程,及認識不同層次的鐵道敘事。

DR2303號藍皮柴油客車曾在台北市區地表面上行駛過,此次民眾有機會看到並親自體會該火車行駛風景的機會。(記者王清正攝影)

進入大門的左側展區是在全區最早擁有古蹟身份的澡堂,推出「氤氳時代──員工澡堂常設展」,詮釋台灣1930年代建築、工業設計等流行的風格,整體空間結合藝術家創作,重現浴池的職工生活氛圍,並述說廠區古蹟修復原則及文資場域再生的過程。

徒步進入展場右側為原負責打造車輛零組件的鍛冶工場,以「鏗鏘再起──鍛冶工場現地展」為主軸,藉著文物清查的成果,將場內物件復歸原位,結合蒸汽鎚、加熱爐等設備,以定時聲光展演將鏗鏘的音響視覺化,民眾可以感受打鐵過程的沸騰氛圍。

最讓鐵道迷們開心的是,此次在客車工場展示9輛典藏客、貨車,並開放部份車輛讓民眾登車參觀,還推出DR2303號藍皮柴油客車試乘體驗活動,DR2303號藍皮柴油客車試乘體驗活動在文博會期間,每日10:30至17:00,每30分鐘開行1班車,試乘活動即日起開放網路預約取票,另保留活動期間現場排隊取票名額。

另一項最讓軍事迷興奮開心的是軍事歷史,軍事鐵道運輸當時承載無數人當兵的回憶,加上國軍故事更能體會出歷史文化的厚度,許多4.5.6.70年級生的年輕人在服役期間經歷過部隊移防及下基地或演習都會對各式軍用車輛或武器裝備「上鐵皮」與「綁鐵皮」的過程留下最辛苦又難忘的回憶之一,目前2輛M113裝甲運兵車是早年購自美國的裝備,必須特別感謝國防部及交通部台灣鐵路管理局局長杜微的協助爭取到2輛2022年4月剛除役的2輛M113裝甲運兵車參與展示機會,甚至其車輛塗裝是國軍原版。

目前2輛M113裝甲運兵車是早年購自美國的裝備。(記者王清正攝影)

客車工廠展示的台灣鐵道軍事運輸展區2輛M113裝甲運兵車此次搭配鐵路平車以早期「上鐵皮」的方式陳展,特別配合當年的35噸平車以「綁鐵皮」的方式展示,由於是美軍車輛全案還必須透過美國在台協會AIT向美國國務院取得許可,時間上前後耗時將近約2年時間才完成全案。

同時為了重現早年國軍「綁鐵皮」的作法,鐵道博物館籌備處還另外籌備麻繩,三角形止滑木,絞棒等材料,以傳統的綑綁作業方式將M113裝甲運兵車固定在35F6082號平車上,並由陸軍第三支援指揮部運輸兵群的官兵協助指導,傳授綑綁作業,也是為這項可能未來會失傳的技藝留下寶貴的紀錄。

另還展出25C10024號蓬車,此車為1939年代自日本引進大型轉向架蓬車,其特色在於車側及拉門均設有車窗並在前後端設置通門,是2戰時期至戰後運送軍用物資的重要車輛,該型車輛曾被改造為傷兵車,醫療車與給養車等型態,到1950年代還曾客串「反共抗俄列車」,籌備處特別將25C10024號塗裝成傷兵車的樣貌展出。另一展示為30L3006號油罐車其最早為30L3000型號油罐車空軍後勤司令部所有的10輛P35GT3000型汽油罐車,車側漆有空軍專用與空軍軍徽,後來空軍側線廢紙及停用鐵道運油後已在2000年取消車籍。

此外另一側展出從(清末至日治時期與國軍)早年軍運作業實務與台鐵支線及側線與軍用側線,神秘的中興1號中興2號線等非常精采的「活的鐵道博物館」。

30L3006號油罐車其最早為30L3000型號油罐車空軍後勤司令部所有。(記者王清正攝影)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