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美社大規劃六龜警備道走讀

(記者黃山高/高雄報導)六龜警備道是日治時期1916年,台灣總督府為了保護採樟製腦產業,以及土壟灣水力發電所等,防備原住民所設置的隘勇線,1930年因為功能失去而廢置,但留下了可觀的遺跡,旗美社大規劃了一場認識六龜警備道的活動,由「六龜山林生活二三事」的講師呂兆志,帶領師生和工作人員實地走讀。

六龜警備道北起桃源,南迄大津,全長50餘公里,全程共有4個警戒所和53個分遣所,四個警戒所採用台灣地名,分別為上寶來、頭前山、馬里山和馬加,但53個分遣所卻採用江戶時代,江戶到京都的東海道上的53個宿場命名,我們來到接近起點的地方,走訪了上寶來警戒所,以及程谷、戶塚、平塚、大磯和箱根等5個分遣所。

警備道寬六尺,上寶來警戒所視野極佳,平日有十餘人駐守,此處設置了於日俄戰爭時,日本自俄羅斯所繳獲的速射炮,各分遣所則約每公里設置一處,有2~4人駐守。不論是警備道、警戒所或是分遣所,百年前所建造的石砌駁坎和浮築路,有許多都還保存完好;甚至清酒和啤酒瓶,以及礙子等零件,也幾乎可以在每一個警戒所和分遣所見到。

據說六龜警備道存在的時間較短,因此留下的史料有限;然而這樣的遺跡,卻為解說那個年代的歷史提供了一個極好的場景和材料,值得進一步調查和規劃,更值得一般民眾前往走讀。

旗美社大規劃認識六龜警備道的活動,由「六龜山林生活二三事」的講師呂兆志,帶領師生和工作人員實地走讀。 (黃山高翻攝)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