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食农教育大联盟 农民老师助阵 拉近产地与餐桌的距离

(记者张淑慧报导)高市府农业局自107年开始推广食农教育,辅导学校融入高雄物产规划食农教育课程,并同步培育51位高雄型农及青农成为农民种子老师入校协同教学,用最在地的农业及环境知识与学校教师携手合作,将丰富的农务经验转换为学习素材,从产地到餐桌,让学童对在地农产、现代农业的面貌有更完整的认识。

112年度参与农民种子老师培训的15位农渔民及农渔会伙伴,经过食农教育概念与活动设计两阶段课程后,由农业局媒合走入校园,以稻米、虾皮、可可三种物产丰富学童对农业的认识及亲近感,广受合作学校好评。

*亲师生共学,食米教育扩散入家庭

善耕农产品生产合作社以推广自然农法、稻米食农教育为核心,连续两年入校教学的3位土牛队成员林品雯、吴思莹、黄瀞颐与新兴区信义国小合作,安排五堂稻米主题课程,不仅将田区的秧苗以水桶稻的方式移植到学校,让孩子们可时时观察秧苗成长,就连秧苗上的福寿螺卵也是农民老师介绍水田生态的素材。
孩子在农民老师的引导下认识白米、糙米、有色米种的差别,也学习洗米煮饭亲手制做饭团及米苔目,增加亲子共学的互动性,让食农教育的种子撒播到家庭,进而影响家长的投入与关注。

*「巧克力的奇幻旅程」有甜蜜也有负责任的消费意识可可课程

台湾位于世界「可可」种植带的最北边,受惠于优良的种植管理及加工技术,屡屡在国际比赛获得大奖。为了让学童更加认识此一具有5300年种植历史的古老作物,喜乐可可咖啡园张凯晃、陈美芳两位农民老师与左营区新光国小合作,带领学童品尝、种植、动手DIY,也认识可可涉及的公平贸易议题。
五堂课程设计从可可悠久的饮用历史开始,进一步介绍适合种植的气候条件;学童透过动手将可可脂做成护唇膏,以及可可膏结合科学原理摇制出冰淇淋的惊奇过程。此外也传递可可是好吃巧克力的原料,也是道德经济的作物,带领学生品尝及学习分辨可可的纯度之余,课程中也将公平贸易的概念渗入孩子的心中,让「巧克力的奇幻旅程」有甜蜜也有负责任消费与生产的意识。
此次入校的经验带给农民老师张凯晃很大的鼓舞,表示未来将持续与学校合作病在农场中推广食农教育,「鼓励学童多加尝试及体验不同的食材味道,增加味蕾记忆资料库」,是他透过系列课程想要传递给学童的核心价值。

*虾皮产地限定的「小虾宝」课程,增进学童对地方产业的认同

赤尾青俗称「虾皮」,是高雄梓官沿海地区盛产的渔获,为日常料理的常备配料,学校午餐中也常以虾皮拌炒高丽菜来增加香气。「你知道吗?梓官旧名「蚵仔寮」其实不产蚵,却是近海渔业与虾皮的重要产区」服务于梓官渔会的农民老师林靖伦结合渔会业务与自身专长,设计系列小虾宝课程,与梓官国小协同教学,带领学童认识家乡的特色物产-小巧而重要配角的「赤尾青」。
「这是虾咪!?小虾宝与牠们的产地」第一堂课,带领学童以放大镜观察赤尾青尾部的的重要特征「星形红点」,了解与其他虾类的分别。梓官渔会团队制作结合海域及渔法的图卡,让学生拼出赤尾青的生态轨迹,认识其生长环境、生命史与捞捕渔法;同时也带领学童走访梓官鱼市场,了解赤尾青从捕捞到加工的制程,及现代化鱼市场的食品安全管制系统(HACCP),增进对渔捞产业的认识。参访之余,孩子们开心动手捏制小虾宝饭团,用味蕾记住梓官特产-虾皮的滋味。

农业局张清荣局长表示,《食农教育法》重视全民食农教育的推动,农业局辅导农民种子老师推广食农教育的知能,除了可发挥农业专长入校与学校合作,拉近教育现场与农村的距离,农民老师也可借此发展农场特色,成为食农教育场域,农业局所辅导的食农教育课程也导入专家学者委员会,亦借重在地大学社会责任实践计画,透过各领域资源挹注,形成食农教育大联盟,全方位推动食农教育,未来倘有相关单位欲推广食农教育皆可透过农业局媒合农民种子老师协同教学。

*农民种子老师资讯及相关课程教案请上「高雄市食农教育推广网站

农夫老师培训坊。(高市府农业局提供)

农夫老师入校教学。(高市府农业局提供)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