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主旋律 习近平听取北大自由派学者建言

迹象显示,「改革」将是7月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的主旋律,日前,知名自由派学者周其仁获邀出席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主持的经济座谈会;而习近平也在这场座谈会中强调,「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坚决破除妨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

在美中贸易战及新冠疫情的两面夹击下,大陆经济面临1978年改革开放之以来最大挑战,4月30日的中共政治局决定,7月在北京召开二十届三中全会,讨论新的经济政策路线;5月23日,习近平在山东济南主持经济座谈会,亲自听取企业负责人及经济专家对于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建言,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是9位获邀的代表之一。

随后,习近平在总结谈话中也透露出对「改革」的急迫性,习近平说,「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又说,「坚决破除妨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

周其仁被称为大陆「市场化改革的吹鼓手」,对国企改革、电信改革、医疗改革、城镇化、农村土地流转、货币政策与汇率等问题,都有深入研究和建言,写过《真实世界的经济学》、《货币的教训》、《产权与制度变迁》等书,对大陆社会公众和决策层面均产生广泛影响。

周其仁曾在2020年7月发表《中国经济的出路》一文指出,中国经济的唯一出路,无它,是继续改革,简政放权,尊重市场,激励创新。这篇文章曾被部分大陆网路平台下架,甚至传出是「禁文」,但其实还是在大陆广泛流传,随着二十届三中全会将近,《中国经济的出路》一文最近再度被翻出,引发讨论。

周其仁在文中提到,中国现在面临的国际形势是外需萎缩、反全球化,中国现在面临的国内形势是成本优势减弱、体制成本重新上升,而中国经济的突围需要体制改革及创新。

周其仁指出,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三明治」,没有成本的优势,但也没有全球抢购的独到产品;在这个情况下,要延续成本优势,光靠民间解决不了,没有中央政府主动发起的改革,成本很难降下来。

周其仁建议,可以延长大陆的成本优势,比如说工资很贵,就生产附加值高的东西,如果还生产袜子,如果还是原来的工艺,就没有成本优势。

降低成本的第一个突围方向是体制改革,第二个突围方向是创新,引进新的产品,改变现有的品质,引进新的生产方法,开辟新的市场,夺取原料和半成品新的来源,创立新的经济组织。

周其仁用以色列的经验说明创新方向,以色列800万人却创立3500家新创公司,并且首都特拉维夫主导了美国矽谷的高精尖研发,美国没有一家大公司不在特拉维夫设创他们的研发中心;而以色列他们靠的是人、想法、发明创造,靠的是对教育的重视。

梅花新闻网

梅花新闻网原始网址:「改革」是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主旋律 习近平听取北大自由派学者建言

原始新闻来源 「改革」是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主旋律 习近平听取北大自由派学者建言 台湾邮报.

You May Also Like

相关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