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仓的孩子522于客家电视首播

【记者黄山高高雄报导】客家电视驻地记者曾宏智在客家庄纪录无数在地新闻,他的第三部纪录片「米仓的孩子」5/22晚间十点于客家电视首播,这部影片主要是以「龙肚国小」的食农教育和百年校庆作为故事背景,透过该校主任阿鸿和校友农民阿明的人生历程,铺陈台湾农村的变迁与困境,曾宏智以其心路历程与大家分享,欢迎到「米仓的孩子」官方粉丝页按赞、点追踪、推分享,请大家跟我们一起走进时光隧道重温那段物资匮乏但精神丰沛的童年岁月。

曾宏智说,为了采访工作更方便,2007年开始在美浓龙肚国小后方,租下一间老伙房的厢房当美浓住所,因离学校很近,会听到孩子从运动场传来的嬉闹声。十几年前,第一次走进龙肚国小采访稻作体验,那应是学校还在摸索推动时期,片中主角之一的阿鸿主任像邻家大哥哥般领着孩子下田插秧,那天太阳很大,被晒得汗流浃背,踩在烂泥上写自己的历史,这所村落小学正透过教育的形式为农村「保种」,而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种籽。

2020年初,再次入校拍摄,下田前,有人搞笑带动作示范如何插秧,有人引领全校高唱「莳禾歌」,龙肚国小的保种行动已长出自己的文化,这所不用化肥、不洒农药的农村小学,获得社区长辈认同,主动提供农地给学校,或是试着把农事经验传授给孩子,14年来,学校和社区始终一起努力没有松手。

龙肚国小也有菜园,孩子可在菜畦上任意穿梭,或蹲在地上玩泥巴,田里此起彼落的尖叫声,是茶顶街上最生动的风景。春妙老师说,有下过田的孩子可以开口说出和土地共鸣的语言,有些学生在看新闻时,还会特别留意农业与食安议题,也只有与土地连动过的孩子才有的特质!

曾宏智说,在美浓拍摄「米仓的孩子」时,常想起屏东内埔家乡,很想知道为什么会有人坚持要为孩子铺一条回家的路,农村有人情、有作物,让人过得稳定踏实;农村很饱满,能传授知识、累积文化、还能成为母语应用最好的场域,这么多年来,这些从土地长出来的老派价值并没消失。拍摄纪录片很常用过去的生命经验和现在的状态对话,这次我在农村遇见童年的自己,也看见农村希望的微光。

图说 客家电视驻地记者曾宏智在客家庄纪录无数在地新闻,他的第三部纪录片「米仓的孩子」5/22晚间十点于客家电视首播。 (黄山高摄)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