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领学员从生活中传承客语 旗美社大陈惠文老师获选高雄市社区大学优良教师

(记者张淑慧报导)到菜市场学客家话。旗美社区大学客语老师陈惠文,带领学员走进菜市场学客语,让学员从日常生活中学会说客家话,甚至帮助不少远嫁来旗美地区的媳妇很快融入客家生活,学会用客语买菜说价、做客家美食,陈惠文老师用心传承客语,让语言学习成为文化传承的桥梁,今年荣获高雄市社区大学优良教师殊荣。

高雄市为激励社区大学教师发挥教育专业精神、表扬特殊优良事蹟,激发更多优质课程产出,扩大课程影响效益,每年举行社区大学优良教师遴选表扬活动。今年经过专家学者复审后,有5位来自不同领域、专长的教师获选,分别为客家语老师陈惠文、竹编老师蔡惠婷、瑜珈老师王阿说、南管戏老师陈燕玲与寿山走读老师柯耀源。

「请问这个大白菜一斤多少钱?这里是钟理和的故居,粄粽、红粄要加上红葱头才会好吃。」陈惠文老师除了带领学生走入菜市场,也走进客家文化古蹟,同时分享制作客家美食,全程用客家话教学,沉浸式的教学,课程变得有趣丰富,让学员从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学会客语。

2017年在旗美地区国小校园担任客语薪传师的陈惠文老师,受到旗美社区大学的邀请,在弥浓非营利幼儿园开设「客家话-市场学」的课程。当时有不少上课学员是来自外地的客家媳妇,因为不会客家话,碰上种种日常难题。陈惠文老师打破「教室」的侷限,将生活本身做为课题,带领她们从教室一路走到菜市场里面,学习用客家话与小贩们买菜说价,鼓励他们多说多听。

对学员来说,陈惠文老师的客家话课程,早已不只是一堂语言课。有嫁到美浓下庄杂货店的学员,过去经常与客人在电话中鸡同鸭讲;也有学员反应是婆媳之间的沟通问题,要转换语言、陪伴与相处容易产生隔阂,这些来自生活上的阻碍,在陈惠文老师的课程都转化成了课堂上最贴近学员的教材,不仅扮演语言学习、文化传承的桥梁,更成为启发在地认同的重要媒介。

81、82年间,一位美国牧师举家来到美浓地区传道,牧师的太太为了学说客家话,当时找到了在教会当志工的陈惠文学习客语,她带着牧师太太走出户外学习,边学客语边认识美浓家乡,结果效果非常得好,牧师的太太在离台前已经能说一口好客语,开启了陈惠文教客语,传承客语之路。

她说,当时客语在学校没有教,客语的传承大多来自家庭,年轻一辈学习越来越少,使得客语传承日渐式微。但是美国牧师太太都愿意学习,那为何不能让更多民众来学客语,因此促成他投入客语教学,也开始在旗美等地区国小担任本土语课程老师,用心传承客语。

课程迄今教了六年叫好叫座,课程从「客家话-市场学」发展到现在「客家话-季节生活学」。陈惠文老师说,无论是市场、还是季节生活,都是在「生活场景」中直接学习客家话。也依季节和地区,规划户外见学与实作课程,除带着学员走入不同聚落的市场外,也实作客家时令饮食粄粽、红粄等,让她们能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勇于练习客语,并带回家庭里头,从日常生活中传承客语,让更多人学会说客家话。

旗美社区大学客语老师陈惠文。(旗美社区大学提供)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