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合勤讲堂】「双语教育」推动不力 问题岂是师资不足?

周中天/国立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及翻译研究所退休教授

「双语国家」、「双语教育」的政策,自2020年起,已经推动数年,到现在还是看到乱象丛生。教育部提出四年一百亿元的预算,提出双语教育的目标之一是:2030年,高中以下三分之一学校可以进行部分领域双语教学。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到2022年,全台湾已有3392所公立国中小学,进行部分领域双语教学,数量已接近全国国中小校数的三分之一,几乎已达成2030年的目标,甚至可能提前超标。

教育主管单位或是新闻媒体,对双语政策的推动,当然也做了不少「调查研究」,其结果,不出所料,所有受访的学校,或是执行推动计画的单位,都是接受经费补助者,对政策方向自然都全面肯定,乐观其成,而对于执行成果的欠缺之处的检讨,多归咎于师资不足。

其实师资不足早在预料之中,行政单位早就有所规划,推动计画中一个大项,就是「扩增英语教学人力资源」,一方面引进外籍教师与英语学习助理,一方面在国内大学进行「双语教育师资培训计画」。外籍教师与英语学习助理,过去每年固定引进81人,以后将提升至一年1000-1500人次,本国籍「双语教育师资」,预计至2024年共可培育2,000人,至2030年共培育5,000人。

这样的思维,就像是在生产线制造产品,或是在物资不足时紧急采购。我们过去几年,看到防疫口罩不足,加工赶制,鸡蛋生产下降,远至巴西进货。不过,师资的培训,能够就这么照生产或采购计画来补充吗?经济学的基本供需原理,需求量显著大于供给时,要不就是价格上涨,要不就是品质降低。我们已经看到,教育部大量引进外师,薪资都在本国教师两倍以上,不禁怀疑,外师的教学贡献真的倍于本国教师吗?而现行双语教师英语能力符合CEFR标准B2等级以上的条件(这是所有英语教师取得教师资格的必备条件),也有人呼吁松绑降低,改为B1就好。这些针对师资不足,所做的应变权宜办法,无疑都是只图表面效果,不惜削足适履。

以供需的概念来看,只要「英语独大」的迷思存在一天,对相关的师资需求就有增无减,永不会有满足的一天。双语师资不足,不是问题,是这种偏差心态的必然结果。

为了防疫,口罩涨价配给,为了民生,鸡蛋远道进口,甚至最后腐坏销毁,这些还可以理解。但是,我们要问的基本问题还是,在各个学科里,以双语(英语为主)进行教学,究竟意义何在?

以教育部所发布的双语教育计画,此计画目的,是「培养台湾走向世界的双语人才」。如果赞成此目的,就应该将已经实施多年的英语文教育,以及最新108课纲开始纳入的第二外语教育,扎实推行,增加教学时数,丰富教学资源,继续扩大努力。台湾多年的文化与经济发展,其实正是过去外语教学成功的铁证。现在涵义不清,杂乱无章的「双语教育」,不但否定了正规英(外)语教学的推行,更实际干扰各学科的正常教学。

在第一线参与或是观察过此一政策的人,都感到其中乱象丛生。教育部国教署在最新的国民中小学双语教学补助计画中,也已经明确规范要先掌握学生英语能力,来做教学设计,且「不得…进行英语能力评量」,显示其已经注意到一般学生的英语能力背景不足,也不应将英语学习成为其他各学科的学习目标。

既然如此,何不及时悬崖勒马,将各学科的教学,还给各科专业老师吧。

梅花新闻网

梅花新闻网原始网址:【梅花合勤讲堂】「双语教育」推动不力 问题岂是师资不足?

原始新闻来源 【梅花合勤讲堂】「双语教育」推动不力 问题岂是师资不足? 台湾邮报.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