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伤穿山甲「动保529」野放 台北市立动物园展开追踪计画

(记者谢富益报导)台北市立动物园在2023年8月7日将首度针对救伤后野放的穿山甲进行追踪计画,期盼让穿山甲「动保529」重返野外的同时,也能蒐集到牠在自然环境中重新适应与生活的轨迹,为后续推动穿山甲保育工作提供珍贵参考资料。

台北市立动物园园长谌亦聪表示,「动保529」是一只由台北市动物保护处转送至动物园医疗的穿山甲,当初在北投区的里长办公室附近被人发现,身上布满伤痕。经兽医师检查,「动保529」的背侧鳞片有多处穿刺伤,以及尾部有遭啃咬痕迹,透过伤口分布及样态判定为遭受犬只攻击。于是开始了牠在台北市立动物园救伤中心的住院生活。

遭到犬只啃咬的穿山甲,因犬只牙齿上带有细菌,容易对深埋在鳞片下方的伤口造成化脓感染,需要频繁的清创。而穿山甲生性害羞,容易受紧迫影响造成其他生理问题,所以得借由麻醉才能减缓清理伤口时的疼痛,但多少也让穿山甲在医疗过程中承受必要风险。「动保529」在住院2个月期间经历12次麻醉、清创,伤口终于痊愈。为了解穿山甲野放后的生活状态,将选择在游荡犬只干扰较少的邻近山区野放,并由动物园研究人员进行后续追踪。依据拟定的救伤野放评估准则,「动保529」在8月4日进行测试及评估,顺利通过考试。「动保529」将成为动物园首只野放后追踪的救伤穿山甲个体,希望牠在重返野外的同时,也能为我们解开许多未知的谜题,以利未来持续推动穿山甲保育工作。

台北市立动物园目前救伤收容及繁衍子代共有17只穿山甲,在救伤中心协助医疗的穿山甲当中,以遭到游荡犬只攻击的案例为大宗,常见的伤势包括背部皮肤穿刺撕裂伤、断肢、断尾等。经兽医师评估伤势严重且无法复原者,只能以人道方式来终止动物的痛苦。留下来接受治疗的穿山甲,也可能因无法快速适应圈养环境的紧迫,发生拒食、消瘦、贫血等症状而死亡。对于救伤中的穿山甲,重返野外之路是条漫长又困难重重的等待。游荡犬只在野外不仅与野生动物冲突且造成伤害之外,亦有可能因此导致疾病的传播。呼吁民众落实良好的饲主责任,不让家犬在外游荡、领养不弃养、不随意喂养流浪动物,请留给野生动物一个安全的家。

由动物兽医管及管理员为救伤穿山甲「动保529」野放前评估。(图/台北市立动物园)

观察救伤穿山甲「动保529」户外活动状态。(图/台北市立动物园)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