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史话:晚清名臣张之洞荷兰后代高罗佩

王豫元/前中华民国驻教廷大使

今年二月初远在荷兰的老友Pieter van Gulik发了一个电子邮件给我,邀请我见证2月23日台北国家图书馆的一个捐赠仪式,届时他的弟弟Thomas M. van Gulik将代表家族捐赠给国图馆一部他们的父亲汉学家高罗佩(Robert Hans van Gulik)所著「秘戏图考: 附论汉代至清代的中国性生活」套书一套三册。笔者与有荣焉到场参加了仪式。Thomas在仪式中亲自以Power Point说明这部钜作是高罗佩1951年在日本印制的50套初印本之一,可以说每一套都是原版,送给台湾的是编号15号,非常难得。次日看到台湾的媒体没有太多报导,学术界也没有注意他的到来,可见近年台湾在去中国化的氛围下,高罗佩的知名度似乎不高。

记得去年某日应邀到荷兰驻台代表谭敬南(Guido Tielman)寓所作客,一进客厅就看到墙上悬挂一个横幅墨宝「博通南海」四个大字,下款「荷兰高罗佩甲申四月」。 我说没想到您有Robert van Gulik的墨宝啊 ? 谭代表大吃一惊说,这幅字是复制品已挂在这儿三年了,您是第一位认出高罗佩是谁的人!谭敬南代表本身也是主修汉学的,中文能说能写对中国文化有相当的了解,今年适逢台荷接触400年纪念年,他特别安排今年一整年在台湾举办各式各样的纪念活动,以加强荷台经贸文化关系,上述捐赠仪式即活动之一,高罗佩家属已经很久没有来台湾了,谭代表安排这项交流颇具意义。

高罗佩是蜚声国际的荷兰籍汉学家,「高」是他荷兰姓Gulik 起音的谐音,「罗佩」是 Robert 的谐音。很多人知其为汉学家而不知其正业是职业外交官,因为他的汉学成就,著作的丰富已超越许多象牙塔里的汉学家。他至少通晓15种语文甚至包括最艰难冷僻的梵文、藏文都学过而且还能运用。他的外交生涯包括在中国、美国、印尼、印度、马来西亚、叙利亚、黎巴嫩等地服务,曾任驻马来西亚大使,驻日本兼韩国大使。

他三度派驻日本,住在日本的时间远比中国为久,许多汉学的著作其实是住在日本时完成及出版,但他始终钟情中国,因为他了解日本文化的源头在中国。他的中文是能说、能写、喜欢写中国旧诗,写章回小说,天天以毛笔写蝇头小楷或写行书、草书,也喜欢将他的书法与朋友交换。他懂金石,会篆刻,会绘画,吃中国菜,喝中国茶,穿中国衣服,弹中国古琴,在布置成中国式的书房工作。中国士大夫喜欢的琴棋书画,他样样都通,他比一般中国人还像中国人,而且像中国的古人!

他学习任何题材的速度,涉猎领域之广阔,研究探讨之深度,完成著作的质及量都令人叹为观止。别以为高罗佩离我们很远,仅一位唐高宗至武则天时代鲜为人知的判佐狄仁杰的一堆判案,被他发现之后,以生花妙笔改写成精彩的侦探推理小说「大唐狄公案」,被翻译成29种文字,狄仁杰被西方人称为「中国的福尔摩斯」,还多次拍成影视作品,至今不衰。有人说他是精神上的中国人。他为了表示没有忘本,常在中文署名时,前面加个「荷兰」二字,即「荷兰高罗佩」!

1943年高罗佩在中国战时首都重庆的荷兰大使馆担任一等秘书,这是他人生最大转折点,高罗佩在人文荟莘的重庆结识交往了无数的中国精英人士,对他汉学的造诣注入更深厚的功力。

在这时候他也完成终身大事娶了水世芳女士,水世芳是晚清洋务运动领袖,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张之洞的外孙女,她的父亲水钧韶也出身显赫,曾随清末驻德、法大臣、民初外交总长、国务总理孙宝琦派驻法国,并在法国深造取得学位,北洋政府时代曾任驻苏联列宁格勒总领事,返回中国后又担任过数个铁路干线的铁路局长,还做过天津市市长等。

高罗佩与水世芳共育有三子一女,长子Willem、次子Pieter,女儿Pauline,及这次来台最幼的公子Thomas 医生。但我熟稔的是二公子Pieter van Gulik。

1994年我担任外交部礼宾司长时,荷兰经济部派驻日本大使馆的官员Pieter van Gulik 及他的日裔夫人Setsuko 由东京调来台北的荷兰经贸关系办事处。他们特别邀请我们夫妇到他阳明山环境幽美的寓所晚餐,这是我们长达三十年友谊的开始。记得刚踏入玄关,就看到天花板很高的客厅墙上高悬一个巨幅的玻璃框,里面镶著一套庄严华丽锦衣玉带清朝官服,他告诉我这是他外曾祖父晚清名臣张之洞留下的一件朝服,家人分配他暂时保管。他又分享了几件高罗佩及张之洞留下来的文物。记得当时与宴的还有新加坡驻台副代表蔡艾伯(Albert Chua)(现任新加坡外交部常务次长),年纪很轻,但他对高罗佩的了解比我深入的多,甚至还与我分享高罗佩的著作,使我为之汗颜。

大概是缘分吧,2006年政府派我出任驻荷兰代表,Pieter在仅一海之隔的荷兰驻英大使馆服务,回荷兰海牙老家很方便,我们再度重逢,见面的机会不少,可以分享很多事情。2008年底政府调派我出任驻教廷特命全权大使,我们在离别餐叙时,Pieter很用心,他知道高罗佩在重庆的好友之一冯玉祥将军第一段婚姻的长子冯洪国,娶了我的三姑王希敬女士,是我未见过面的三姑丈,所以特别将冯玉祥手绘送给高罗佩的一小幅松竹图彩色影印送我留念。我则送他一套2003年大陆拍摄的大型电视剧「走向共和」录影带,告诉他这个电视剧拍得很好,内容对晚清洋务运动领袖之一湖广总督,汉阳铁厂创办人张之洞的描述也很多,而且我觉得Pieter长得愈来愈像张之洞,所以特别送他一套观赏!

2008年底至2015年底我驻节教廷期间,博学多闻的梵蒂冈电台资深编辑江国雄先生告诉我,曾任驻教廷大使的陈之迈是高罗佩的莫逆好友,常听他述说高罗佩的故事。陈之迈与高罗佩结识于抗战时的重庆,后来同时派在华府各自国家的驻美大使馆担任参事,因为职阶相同自然时相过从。

1965年高罗佩出任荷兰驻日本大使,1966年陈之迈出任中华民国驻日本大使,一扺达东京即打电话给高罗佩,高罗佩在电话里说:「我们好像薛平贵和王宝钏一样,十八年未见了!」两位大使在东京志同道合,于公于私,相得益彰,可惜好景不长,仅共事一年多,高罗佩1967年在日本被诊断罹患肺癌,返回海牙治疗,同年9月回天乏术,天不假年,享年仅57岁。

陈之迈对高罗佩的逝世感到晴天霹雳,协助荷兰驻日本大使馆的参事傅立思夫妇及由荷兰赶到日本的Pieter收检整理高罗佩的遗物运回海牙。陈之迈无限伤感之余写了一部「荷兰高罗佩」,1969年由传记文学出版社出版,对高罗佩做了详尽有系统的介绍,有友如此,夫复何求。陈之迈大使说 「高罗佩一生做了许多很不平常的事,因为他是一位很不平常的人。」

※以上言论不代表梅花媒体集团立场※

梅花新闻网

梅花新闻网原始网址:梅花史话:晚清名臣张之洞荷兰后代高罗佩

原始新闻来源 梅花史话:晚清名臣张之洞荷兰后代高罗佩 台湾邮报.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