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陶艺大师张桂维创造千年未见「金色天目釉碗」

(记者苏小刀报导)现代陶艺大师张桂维坚持二十多年努力创作,终于创作出千年未见「金色天目釉碗」!不仅令全球艺术大师为之惊叹,目前作品除了英国大英博物馆收藏外,维多利亚、台湾故宫、高雄佛光山佛陀纪念馆等等都有张大师的收藏作品;他说,油滴釉其结晶是「铁」,富集在油滴斑之内平行排列成镜面反射,烧成难度比现代的结晶釉高出很多,这也引起数十年前比利时德高望重LOU  SMEDTS的重视,对于这油滴釉的作品,格外有情感、温度与手感。

油滴釉首创于宋代在中国古代属于天目体系

油滴釉首创于宋代,在中国古代属于天目体系,它是属于建窑系的高温还原「液液分相」所烧成的「浮萍肌理斑纹」及华北油滴的「火山口」原理烧成的「雨点釉」二种形式而形成斑点,而一般针织散状或不规则菱形结晶花是属于现代结晶釉,绝非天目体系之下的任何一釉类。

油滴釉必须呈现镜面反射者才有此称呼

油滴釉在我国古代称之滴珠、兴盏、鹧鸪斑,而油滴一词却见于日本古文县内,最早出现这一名词是日本应永年间(1394—1427)<禅林小歌>一书之记载,但是「油滴」这个命名在近代以来也被我国陶艺著述普遍应用,久而久之有约定成俗的倾向;近代中国科学研究院上海矽酸碱研究所,以斑点的直径大小来定义其名称,直径4-7mm者为鹧鸪斑,小于3mm则为油滴,且必须呈现「镜面反射」者才有此称呼。

LOU  SMEDTS连续邀请他参加三届「国际茶碗展」

钻研数十年天目釉彩的张桂维,在2009年因为一只天目釉茶碗在比利时参展,受到LOU  SMEDTS的重视,后来LOU  SMEDTS连续邀请他参加三届「国际茶碗展」,同时也牵成2013年该国际展在台湾展出的国际盛事,张桂维独钟天目釉终能扬名国际,他说,我曾经犹豫自己的创作路线,因为台湾大大小小比赛的评审都依赖西方创作学理,一直到外国人看到我的作品,才肯定自己的努力,尤其我烧出那样的颜色,是他们无法想像。

台湾故宫所藏油滴天目都非珍品

张桂维从学生时代起就偏爱研究中国古代陶瓷史,后来钻研釉色的变化,在台湾重视西方学派,而非传统釉色潮流中,显得特别孤独,而他坚持天目釉创作,主要是油滴是公认烧窑最高难度的技艺,真正要烧得好没有几人,且陶艺品经过火候焠炼方能成为一件作品,也就是人为与自然力的结合,因此也就产生其本质的独特性,而宋代油滴天目传世已经历千年,一直被公认最美的陶瓷艺术,此乃万中选一,传世真品不超过五件,三件在日本被奉为国宝,其余散落在欧美各大博物馆,而台湾故宫所藏油滴天目都非真品,实是无奈!或许是基于补偿心理,所以他坚持烧出最好最美的油滴天目釉存留国内。

宋代天目茶碗以太极提高到透彻了悟的哲学高度

张桂维说,宋代天目茶碗独特的艺术风格,形成当时社会士大夫、文人审美时尚紧密相连,当时审美最高准则即是「崇尚自然」,回归宇宙本质的和谐与自然,追求质朴无华、平淡自然的审美情趣,并把这一切提高到「透彻了悟」的哲学高度,而道家讲求阴阳调和与天人合一的概念,烧窑的火候控制也是需要遵循这个道理而行,烧窑火候的氧化焰即还原焰就如同一阴一阳,以太极阴阳图来说,世间万物皆由阴阳组合,极阳之时必须抱阴而求调和,极阴则需守阳而不致气虚,完全使用氧化焰烧不出矿石的本质之美,相反的完全使用还原焰也会因阳气过盛而使矿石釉料燃烧过火而失败。

宋代斗茶文化的盛行衍生茶碗需求量极大

宋代斗茶文化的盛行,因此对于茶碗的需求量极大,几乎全国各地窑口都在烧制黑釉碗茶,而建窑地区以兔毫釉为大宗,鹧鸪斑、油滴釉在当时的窑烧技术是属于窑变的一种,可遇而不可求,传世珍品极少,而宋代建窑油滴釉大都呈现银色斑点,极少数传世珍品在碗口下缘有黄银光泽的油斑滴。

从古至今道理是黄金永远不变色的特质

张桂维强调,从古至今历朝历代或是各大宗教皆崇尚金色,道理就是黄金永远不变色的特质,唐代皇家供奉法门寺地宫佛指舍利的鎏金银茶具,因其永不变质而完整保留唐代饮茶文化珍贵宝物可供后人研究;张大师说他的茶碗创作可能线条简单,但是拿在手上感觉不一样,在喝茶的时候,茶碗是会说话的。

张桂维大师作品充满生命与自然的艺术品味

来自台湾的张桂维大师「油滴天目釉」陶艺艺术全球瞩目,创造千年都未曾出现的「金色天目釉碗」不仅令国外艺术大师惊叹,而在创造途中,前一天要静心屏除杂念,甚至以虔诚的心放下一切身段,然后才能用自己烧出的茶碗品茶;张桂维从一碗茶到沉静心灵的功夫,让台湾陶艺文化与世界接轨,他的创作充满生命与自然的艺术品味。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